非一般開學在即,點算?(一)

所謂非一般,當然指非實體上課,加上對上兩個學期已是斷斷續續上課,九月開課確令人頭痛。思前想後,還是回歸大師級的兒童成長理論吧!我盡量寫得簡單易明點,但請大家有心理準備,就作為「作戰」前儲備的「糧餉」吧!

第一,請看下圖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,看看自己的孩子屬於stage 3, 4 或 5 (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)及相對應的發展重點。

 

第二,按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:
-幼稚園處於前運思期(思維不太合邏輯、不全面)
-小學處於具體運思期(具體物之操作可協助思考)
-中學處於形式運思期(掌握抽象思維、演繹邏輯、系統性解決)
看看自己的孩子屬哪一個階段。

第三,按Vygotsky的社會文化認知理論提到的Scaffolding鷹架作用,父母的協助如蓋大樓所用的棚架,大樓蓋好後會拆除棚架的,棚架是暫時的支撐,大樓才是主體,亦即是說,大人陪孩子完成功課取分數,倒不如幫助孩子主動學習和享受學習,特別在這個非實體上課的時段,你和孩子各按本分,能做多少就多少,不要失了方寸,因為孩子才是主體。另外,圖四顯示的ZPD (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) 可發展區亦是關鍵,停課那麼長時間,孩子能掌握的藍色部分有多少?需要我們協助的白色部分又如何循序漸進地讓他/她明白?超出孩子能力以外的紅色部分若增加了,你逼他/她坐在電腦前也無補於事,不如參考第一第二點,按照孩子所屬的發展階段及需要,架起你的棚架吧!記得要誠實面對藍白紅的比例可能跟之前不同了。

第四,還有一點需要注意,就是情緒,當你對以上三點都有點理解,你或孩子任何一個爆炸,就甚麼都做不了。在這個緊急時刻,我建議用九型人格,這點要下一篇才談了。

簡單講,例如一個8號小學生在做功課時發脾氣(九型人格),
可能1:孩子需要多點基本能力(Erikson) ;
可能2:孩子需要具體事物操作幫助思考(Piaget) ;
可能3 :孩子正在學習一個他/她暫時不能到達的區域,又或需要多點協助(ZPD,scaffolding) ;
可能4:孩子身邊有一位令他/她看不順眼的1號仔(九型人格)。
當你比較了解孩子需要的方向,你的協助才更有效。理論融匯貫通及落地,能幫助我們解決埋身且天天都發生的問題。若你讀完本篇有點頭暈是正常的,不過,如果你認為開學後自己要「長期抗戰」的話,現在儲備多一點「糧餉」也是必須的!
@沈麗敏